韩国电信KT新一代综合运营支撑系统经验谈

人气 1617   2011-11-17 19:12

 KT是韩国的一个全业务电信运营商,其固话和宽带占绝对垄断地位,移动份额居第二。KT的目标是到2010年之前,成为全球领先的十大电信运营商。为了实现这个目标,KT开发了NeOSS——下一代综合网络运营支撑系统。KTNeOSS软硬件投入大约14000万美元,整个研发过程历经4年时间,2005年底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完毕。

KT的OSS变化情况

KT的OSS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在初期,KT以EMS为基础作网管,当时运营商的重点是稳定;第二个阶段引进EMS之上的网管,开发了70多种网管以适应业务发展。网络管理的目标是实现自动化与综合化。KT的重点是网络维护的高效化;在第三个阶段,运营商对于OSS的理解发生了变化。运营商的关注点从网络等于业务,转变为关注网络如何让新的系统及管理适应新业务。

KT最早依靠设备厂商提供的EMS,使得KT在2000年的宽带建设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由于没有先例,在网络管理方面,KT就对PSTN的网管系统进行升级。但随着用户投诉的增多,KT发现这种网管系统无法适应新业务。当时KT的网管系统都是独立的,适应于独立业务的。每当引进一种业务,就会引进或者建设一套独立的网管,这些是综合网管的基础,KT就是在这些网管基础上建设NeOSS的。

为了推新业务而开发NeOSS

根据相关机构的统计,在一个竞争的电信市场中,占绝对优势的运营商,若想继续占据优势,每年必须降低10%~15%的OPEX。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只能通过两种方式:裁员或提高运营效率。KT同时选择了两者。

当时,KT传统业务收入不断地降低。为了弥补传统收入下降带来的收益降低,KT一方面降低运维方面的人力,由原来的6万雇员裁减为3.8万;另一方面KT提高了每个运维人员所对应的用户数量,由2000年500用户/雇员提高到2004年740用户/雇员,能达到这样的目的只有靠提高运维效率。

同时,为了弥补收入降低带来的问题,KT每年都在挖掘新业务并推出新业务。2002年KT推出了18种新业务;2003年推出了62种新业务;2004推出了152种新业务。这些业务不光是推出业务模型,而且包括建设业务平台,并向用户提供业务。每年都推出这么多新业务,到现在KT共运营230多种业务,原来分散的网管就很难再支持如此庞大而分散的业务。所以KT研发出了一个能综合管理故障、配置的综合网管系统。从某种程度上讲,NeOSS开发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不断地推出新业务。

在运维层面上,KT在部署NeOSS之前是根据业务种类来构建网管系统的。这样带来的问题是每个网管都有自己独立的数据库,这种分散的数据库非常不利于发展新的业务,也很难适应新推出的综合型的业务。在用户进行投诉的时候,很难通过一个点来查看用户的所有信息,并且由于各个业务都有自己独立的交付系统,在向用户提供融合业务的时候,两个或者多个业务交付管理系统之间存在复杂的交互操作,使运营商很难快速交付融合业务。所以从这个层面讲,整合所有网管以及网管数据库,以提供更多融合型的业务,从而能够提供一站式服务。

实际上,KT在运维中所碰到的问题可能是大部分运营商都面临的问题。

NeOSS整体结构

NeOSS是基于NGOSS的理念进行设计的。在实现上,尽量遵循TMF论坛中提到的原则,如互联的时候尽量使用EAI,尽可能实现面向业务(SOA),使用统一的数据模型。

KT是使用微软的技术来搭建自己的NeOSS,包括Microsoft Windows 2003 Data CenterServers、SQL Server 2000 64位版和Visual Studio.NET。

整个NeOSS系统分为8个模块,分别是SO(Service Order/Delivery)、SA(ServiceAssurance)、FM(Inventory Management)、WM(WorkforceManagement)、SLA(SLA Management)、NetIS(Network InformationManagement)、ADM(Access Domain Management)、xNMS(Network ManagementSystem),这些模块涵盖KT所有的网管系统和业务管理系统。NeOSS中暂时不包含BSS部分,但很快KT也会将BSS融合到NeOSS中去。

SO实现业务开通

负责KT提供的233种业务的开通,实现对订单的跟踪管理以及对开通流程的管理。并且能够以低成本、高效率,并且最少人工干预的方式,为新的捆绑业务进行自动开通处理。通过这个模块可以实时监督业务开通过程,并在有必要的时候可以查看给一个用户提供业务所使用的网络资源设备情况。

SA是负责维护的部分

提供一站式客户关怀和服务保障,能够跨越所有技术和业务的综合故障管理。并提供面向客服人员的窗口,提供在用户申告的时候查看用户信息,进行故障定位的功能。测试定位的相关功能是由下层的网管来提供的。

FM实际上是一个大型的数据库

提供对网络资产、业务配置信息和客户配置信息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简单讲,FM中存放了用户信息、用户所申请的业务信息以及为用户提供业务的设备信息。KT认为客户和业务以及提供业务的设备之间的关联是十分重要的。举个例子,一旦一个BRAS端口出现了故障,那么网管系统就能够适时地了解这个端口下面下挂有多少个用户,而且具体有哪些用户,系统就能够给这些用户发出通知,告知我们会在多长时间修复。

WM

在服务交付和服务保障阶段对室外作业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综合管理,利用地理位置信息技术为作业人员进行作业规划和任务分配,包括工单的派发。在KT,像一些需要访问客户才能解决的问题,包括用户安装modem等,都是通过外包的服务人员来完成的。虽然是外包的业务,但是对KT来说确实是非常重要的业务,因为他们直接面向客户,代表KT的形象。在使用大量外包人力的时候,KT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未能在约定的时间到达客户处,在维修的时候态度不友好等。甚至还有一个情况,本来按规定这个外包人员应该在这个区域活动,但却擅自离开这个区域。为了解决这些问题,KT对这些外包人员派发了具备无线通讯模块PDA。通过GIS来管理这些人员。所有针对这个业务人员的工单,都会通过无线的方式派发到PDA上。同时,WM也管理对这个工作人员的工作安排。举例来讲,有个用户申告,那么系统会判断离这个用户最近的施工人员有哪些,根据客户申告的服务类型,去寻找一个对这个服务最熟悉的人员。

SLA管理

提供关于业务交付、业务保障和通信业务的质量保证。SLA是用户和运营商之间签订的一种协议,如果违约,运营商必须进行赔偿。KT管理3种SLA指标,第一个针对开通时间提供的SLA,如果没有在已经签好的开通日期范围内开通的,提供赔偿;第二个是针对故障修复时间提供的SLA,如果某类故障要求一个小时内修复,但没有完成,就要赔偿;第三个是针对服务质量本身提供的SLA。

NetIS

是对网络和业务运营数据进行统计管理的模块,相当于一个运营数据仓库。它提供了针对OSS本身的一些统计,包括一些设计的功能例如网络设计和容量规划,KT的老总可以通过这个模块查看全网资源等。

ADM模块

面向PSTN、ADSL、FLC接入部分的管理和配置,包括对线路的设计和分配,对DSLAM的激活,都是通过这个模块实现的。

xNMS

是一个具有通用网络管理框架的、面向KT全部业务网络的网管系统,截至目前,管理KT所有的52个网管模块。

NeOSS为KT带来了丰厚的回报。首先,NeOSS系统维护成本比之前的降低了30%~50%,每年大约降低2000~3000万美元;并且通过WM模块,KT减少了60%的外包人员;其次,客户投诉降低大约27%,新业务的发布时间有了40%的提高。实施NeOSS后,KT原有的62套系统缩减为36套,极大地提高了运营的高效性以及业务的敏捷性。

NeOSS满足KT多方期望

在韩国通讯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广告中30%是电信方面的广告。运营商由原来提供简单的任务式的服务,转变成提供用户满意度、主动式的服务。通过NeOSS,KT也向用户提供了SLA,同时NeOSS也提供了各个管理客户的模块。

可见,NeOSS为KT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首先,NeOSS能够迅速适应新推出的业务;其次,能够帮助KT提高运维效率,降低运维费用,从而提高客户满意度。我们知道,对于一个网管系统,70%~80%的功能集中在5大功能中(Fault、Configuration、Security、Performance、Accounting)。在以前按服务类型建设的网管系统中,功能上会有很多类似或者重复的地方。NeOSS把这些功能整合到一块,搭建成一个平台,当然也还是原来的业务。可以用一个人划桨和多个人划桨来形象地说明传统网管系统和综合网管系统之间的差别。

对于NeOSS,KT不同的人员有不同的期望:对于KTCEO来说,他所关注的是新的平台能否支持迅速推出新业务,迅速适应新推出的综合性业务,提高OPEX;站在运营人员的角度,他们所期望的是NeOSS能够在多大程度减轻他们的负担。现在在NeOSS的帮助下,除了一些必须工作,基本都实现自动化,以前需要6个人的工作,现在一个人就可以轻松完成了。但对于最终用户来说,他们只是期望他们所申请的服务开通能够更加迅速,故障处理时间能够更短以及能够及时无缝地享受到各种新业务。

  关注度: 1617   Baidu: 0   360: 0   Google: 0   其他: 0

推荐您可能感兴趣:

返回顶部
韩国中文站 | 添加收藏 联系方式见首页
本站绝大部分内容是编辑编撰的原创性文章,有少量转载,如有涉及到虚假、侵权、违法等信息,请联系我们。
版权保护:本站原创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的版权均属本站所有。©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