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手机支付的经验

人气 1688   2011-11-17 22:10

许李彦 技术与产业组研究员

手机支付最近几年一直是热门的话题,3月,中国移动通过广东移动以人民币398亿元收购浦发银行22亿新股,成为浦发银行第二大股东。这个以“移动”和“银行”的概念组合更是将手机支付概念推到了风口浪尖。

然而,经过近7-8年的发展,中国手机支付市场仍然停留在发展初期。

2009年中国手机银行的用户规模为8250万人,手机支付市场的年交易额在200-300亿元[1]左右,其中大量为虚拟物品的购买支付。2009年,国内针对实物交易的手机支付交易额仅为24亿元[2]。

相比而言,韩国的人均手机支付交易量却遥遥领先。截至2009年底,韩国手机银行的用户数量为1117万人。而2009年,韩国手机支付交易额为1.8万亿韩元(104.3亿元)。手机银行用户的平均支付交易量是中国的3倍左右。同时,韩国的移动支付业务也从最初的网游结算渗透到了更多的日常行业中。其中2004年占总支付金额66%的网络游戏支付额比重下降到2009年的37.1%。

那么,韩国手机支付市场的发展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呢?

首先是各方营造共赢的市场环境,特别是通过政策拉动市场需求。

产业链各方的紧密合作。运营商与金融业联盟是其主要的产业模式。韩国大的移动运营商控股银行和信用卡公司、甚至手机制造商,使得合作变得容易。另外,产业所有参与者共同使用统一的开发技术标准、读写设备、建设网络与数据中心以及管理平台,从而能在在用户数量有限的情况下实现规模效应。

中国移动支付产业链则呈现竞合共存的状态。一方面,中国移动和银联各持自己的技术标准,迟迟未能达成一致。另一方面,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为了移动竞争,都积极拉拢银行、第三方支付等合作。但银行由于对于移动支付的获利模式和前景还看不明白,热情并不高。

另外,在韩国手机支付的发展中,韩国政府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政府出台了手机支付的鼓励性法律法规,对支持手机近端刷卡支付的商户可享受消费退税2%的优惠政策。还提出零售、餐饮、宾馆等行业的商户若不接受手机支付,将被作为重点税务检查对象;另外韩国积极推动大型信息化项目的建设,无线城市、u-city等的建设都推动了手机支付的普及。

其次,移动支付服务重视品牌建设,同时有丰富的产品细分以满足产业各方利益需求。

韩国的电信企业偏向先培养用户的品牌重视度,再推广具体的手机支付业务,能更快得到市场的认可。

而中国的运营商、银行等更倾向于通过开展新兴的手机支付业务,吸引更多的客户。在移动支付品牌的建设上并没有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另外,手机金融服务不同于其它的电信业务,需要用户建立较高的信任度。因此现有手机支付业务的推广应把握既有的客户资源,而不是一味靠手机支付来争夺新客户。

从产品上看,韩国移动支付服务拥有清晰而丰富的产品线,从而能满足各类相关方的利益需求。韩国SKT,移动支付总业务品牌为MONETA,旗下又根据不同业务需求分了各类子品牌。与不同子市场的企业合作建立相应的小平台,有些业务可以由运营商主导,有些业务则由银行主导,避免了冲突。同时细分的品牌也使得消费者能自由选择符合自己的手机支付服务。

而目前在中国无论是电信还是银联的平台,多是希望在自己的一个平台提供所有的相关服务,以获得更大的控制权。大而全的发展模式,不仅短时间内难以实现,而且多方利益难以协调,同时又不能实现优势互补。

第三,通过各类贴心服务引导消费。

手机支付不仅一项新的技术应用,更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因此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引导消费者改变消费习惯。韩国电信公司就提供了与支付相关的其它客户服务。比如通过手机,用户可以了解到商店促销等相关信息,还能下载购物优惠券。用户消费后的积分、收据也都会被自动保存在手机里。这种贴心的服务不仅刺激了客户的消费支付,同时也为运营商获得了不菲的广告收入。

目前国内运营商虽也提供类似优惠信息,但缺乏在管理用户支付、消费数据等方面的能力和经验,也没有行业的针对性,很难有的放矢的吸引客户。而这些恰恰是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强项。

易观国际预计,2013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将达到1360亿元。这将是一个庞大市场,但启动市场仍需企业、政府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

中国三星经济研究院CE0即时教育视频(www.sericeo.cn)

  关注度: 1688   Baidu: 0   360: 0   Google: 0   其他: 0

推荐您可能感兴趣:

返回顶部
韩国中文站 | 添加收藏 联系方式见首页
本站绝大部分内容是编辑编撰的原创性文章,有少量转载,如有涉及到虚假、侵权、违法等信息,请联系我们。
版权保护:本站原创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的版权均属本站所有。© Inc. All Rights Reserved.